資料圖片:5月15日,高鐵列車在山西永濟北站進行聯調聯試。新華社發(李向東 攝)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26日發表題為《中國需要為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熱潮提供可持續資金》的文章,作者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公共管理學副教授趙志榮。文章稱,伴隨著經濟起飛,中國交通基礎設施的增長一直令人炫目。到2012年,公路里程已經達到驚人的420萬公里,而1949年時只有8萬公里左右。運營的鐵路里程從1952年的2.29萬公里增加到2012年的9.8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超過9300公里。中國還出現了地鐵建設熱潮,不僅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在建設新線路並延長原有的線路,較小的城市也爭相建設地鐵。中央政府已批准38個城市在這個十年結束時至少建設一條地鐵。
  文章稱,在這種擴張背後,對於中國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以及這些投資能否持續還存在嚴重的擔憂。需要進一步研究來確定融資機制、決策程序和政策效果。與其他政策領域的其他支出方式相比,不清楚經濟收益能否證明這些巨額投資是合理的。
  還應關註這些利益是如何在不同的群體和不同的地區之間分配的。最後,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缺乏可靠的資金來源,來償還貸款、負擔交通設施的運營成本。
  文章稱,實際上,中國需要回到符合基本公共財政原則的更加“常規的”融資方式上來。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城市基礎設施資金和交通投資可以概括為“政府主導的市場運作”,嚴重依賴貸款和地方政府對未來收入的含糊擔保。北京應該逐漸減少對貸款和融資的依賴,更多地利用直接的財政收入(包括中央補貼和指定的地方稅費),並確保投資決策是通過協商、透明和審慎的預算過程來做出的。
  文章認為,要保持中國在公路、高速鐵路和城市交通方面的投資熱潮,北京將面臨幾個明顯的挑戰。
  對於公路系統,在節假日期間暫時免收過路費不是減少公眾抵制高收費的有效方法,延長收費年限也不是償還建設貸款或維持未來運營的有效方法。中國需要減少對貸款和收費的依賴,並改善高速公路收費標準的決策。
  對於高速鐵路,除了評估投資與經濟收益之間的關係外,還需要更好地理解潛在的再分配效應和社會公平問題。引入民營資本不能提供足夠的資金來償還高鐵建設貸款並維持高鐵的運營。相反,中央政府和省市政府必須聯合提供財政撥款。
  至於地鐵等城市公交系統,中央政府和省市政府應當採取對等撥款機制,幫助地方政府承擔資本開支,並使用專項地方財政收入,例如房產稅等,來補貼持續的運營和維修開支。歸根結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應協調分攤成本。
  文章認為,因為交通設施的公共產品性質,指望它們在沒有大量財政支持的情況下自己養活自己是不現實的。北京需要向地方政府提供支持。
  文章稱,雖然交通設施具有長期效益,但由於大部分交通設施不會帶來足夠的運營利潤以償還債務,政府應考慮更多地使用財政收入,減少對貸款、土地出讓金或公私合作等金融工具的依賴,因為這些方式主要是把出資責任推遲到了將來。
  文章說,更多的政府直接撥款和專款專用的地方收入來源,可以提高中國交通投資的可持續性。另外,中國需要更加開放和透明的決策程序。
  文章認為,交通部門只是中國總體財政失衡問題的一個表現。目前的體制把太多責任交給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面臨壓力時,轉而採用“創新性”及通常不受監管的金融工具,以彌補直接撥款的不足。而使中國的交通建設在財政上更加可持續,對於創建更加平衡的體系至關重要。
  更多境外媒體報道,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  (原標題:南華早報:中國基建熱面臨資金保障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57otakq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